让特殊群体有“爱”无“碍”,TA们做了这些↑↑↑
设置无障碍通道,传授智慧生活方式……近年来,临汾路街道在全面推进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深入特殊居民家庭,通过在卫生间等处增设扶手、护墙板等设施,不断提高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环境质量和水平;一方面对重要公共服务场所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让数以万计社区特殊群体充分享受有“爱”无“碍”、温情满满的人性化、高品质无障碍服务,受到社区居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我平时出行比较仰仗轮椅车,以前去小区中心花园休闲,虽然有儿子推车助力,但因花园有台阶,车子上下还是非常吃力。于是向社区建议对台阶进行改造,结果很快得到了落实。如今,台阶改造成了无障碍的缓坡,我儿子能很轻松地推着轮椅送我来花园凉亭和老友聊天,非常舒服,街道和居民区真是为我们特殊人群做了件大好事!”家住场中路1011弄居民区的杨阿姨,对小区花园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赞叹不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场中路1011弄居民区党总支平时十分注重依托街道“数字驾驶舱”“民情日志”等数字技术,排摸有特殊需求的居民数量、名单,定向进行上门走访,并通过寻求各方支持,尽量满足居民需求。
为让杨阿姨这类特殊人群的残疾车、轮椅车前往小区中心花园时通行得更平稳,居民区党组织在街道等单位的支持下,将花园的3个台阶入口改成缓坡,花砖改为透水砖,搭建的凉亭也增设了缓坡方便轮椅通行,这一举措令居民们纷纷点赞。
此外,场中路1011弄居民区党总支还针对附近一些出行不便的人士希望小区有停放残疾车专用场地的呼声,利用小区综合改造的机会,在每个门栋旁建设了残疾车停车位,对残疾车停放需求较高的门栋,甚至规划建设了2至3个停车位,从而极大地缓解了特殊人士“停车难”的问题。
为帮助社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跨越数字生活障碍,从而能与年轻人一样,“动动手指”就能享受数字生活带来的便利,临汾路街道许多居民区开设了“老年智慧课堂”,请社区青年志愿者当老师,带社区老人“玩转”手机。
在临汾路375弄居民区每周开设的“银智老年课堂”上,青年社工小张就如何利用智能手机打车、网上预约挂号、解决手机卡顿和拍摄视频等实用生活技能,为老年居民设计了专属课程。
课堂上,小张以实际生活中的场景为例,将老人在每个操作步骤可能产生困惑的难点,都进行了重点解析。同时,他还特意提醒老人注意支付安全,避免网络诈骗。经过授课,前来参与课程的大部分老人掌握了这些基本操作技能,并纷纷表示这类实用课程对自己帮助很大,希望今后还能开设“高级课程”,帮助大家更好地融入到“数字化时代”,从而享受更便捷的数字生活。
社区无障碍环境的建设,除了需要完善无障碍硬件设施建设外,还需要全方位的无障碍社会服务。
长期以来,临汾路街道一直推行人性化服务,比如设置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窗口,开通绿色通道等,有针对性地满足特殊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去年,街道还在沿街引进了“数字公话亭”,只要按下亭内大屏幕中的“一键通”,居民可以立刻享受24小时人工客服的各种贴心专业服务,如:“预约就医”以人工客服帮助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市民预约挂号三甲医院;“预约叫车”可以直接叫到出租车;“15分钟生活圈”里可以查询周边医院、电信营业厅等生活设施位置;“3分钟免费通话”可以保障市民的紧急通信需求;“手机充电”服务可为过往行人解决燃眉之急;如果迷路了也可以用“守望相助”AI人脸识别找到家属;另有“12345手语视频服务”,为特殊人群搭建起沟通的彩虹桥……简单的操作方式、实用的功能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特殊群体也能无障碍地享受便捷优质。
可能你还想看